《无双》音乐插曲歌剧Lascia ch’io pianga
无双影片中,《骑士、死神与魔鬼》出现时的场景配乐,用的是一段动听的歌剧咏叹调。
这段配乐是亨德尔创作的咏叹调“让我痛哭吧”(Lascia ch’io pianga),是一首在音乐会上经常出现的曲目。
有趣的是,与丢勒的那幅版画一样(见底部详述),这首咏叹调的旋律,也被亨德尔反复用于他的作品之中,拥有多个真实的出处。
在亨德尔1705年创作的第一部歌剧《阿尔迈拉》(Almira),这段旋律就以一首萨拉班德舞曲的形式出现。
在他1707年的清唱剧《时间与真理的胜利》(Il trionfo del Tempo e del Disinganno)中,这段旋律是咏叹调“放下荆棘,带走玫瑰”(Lascia la spina, cogli la rosa)的伴奏。
这首“让我痛哭吧”(Lascia ch’io pianga)是亨德尔于1711年创作的歌剧《里纳尔多》中的咏叹调, 与剧情中“足以乱真的伪造版画”这一线索最绝妙的衔接点在于,这首咏叹调,也有一个“足以乱真的伪造版本”。
延伸阅读:
1994年电影《绝代妖姬》DVD封面
在亨德尔的时代,为了获得超乎常人的美妙嗓音,人们会在男童青春期前为其实施阉割手术。这些男童的声带不再发育,身体却继续生长,成年之后,他们往往异常高大,四肢细长,面容体型雌雄难辨,我们将这些歌手称为“阉伶歌手”。
1994年,法国导演杰拉尔·科比欧(Gérard Corbiau)拍摄了一部以传奇阉伶法里内利(Farinelli,1705~1782)为原型的电影《绝代妖姬》,然而,早在1870年,意大利就已立法禁止了以阉伶歌手为目的阉割行为,世界上最后一位阉伶歌手也于1922年去世。电影中该如何复现阉伶歌手超乎常人的嗓音呢?
负责影片配乐的技术人员,以美国假声男高音德里克·李·拉金(Derek Lee Ragin)的演唱为蓝本,在阅读了大量阉伶歌手声音的记录后,历时10个多月,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修正,历经3000多次编辑后,终于实现了电影中阉伶歌手声音的复现。
我并不知道影片中使用这段配乐,是否是有意而为之,但我认为这段音乐的使用,与电影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故事线贴合的非常绝妙。
P.S. 这部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段古典音乐,在展示假钞印制工艺的片段中,那段背景音乐是巴赫的“G弦上的咏叹调”。
巴赫 “G弦上的咏叹调” ↓
Air on the G String
Johann Sebastian Bach
《无双》,是一部去年口碑爆棚的港片。电影讲述了一个制造假美钞团伙的头目“画家”的故事,故事悬念迭出,谜题环环相扣,最重要的命题,就围绕着“真假”二字展开。
版画
当造假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准时,假与真之间也不再有清晰的界限。影片中明确出现的假物有两个,其一,当然是电影的核心线索,是“画家”制造的工艺精湛难分真伪的假美钞。
其二呢,是丢勒的这幅版画《骑士、死神与魔鬼》。
《骑士、死神与魔鬼》丢勒 1513
这幅画创作于1513年,是阿尔布雷·希特·丢勒(Albrecht Dürer ,1471-1528)的代表作。画中的骑士骑着骏马,带着自己忠实的猎狗,昂首走过试图阻拦他前行的魔鬼和死神。
这幅画的寓意与影片的关系,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,一来涉及剧透,二来网上相关的文章也已经有不少。在这里我想讲的,是“版”这种艺术形式本身。
《无双》影片中有提到,“国画裱花师有一门手艺,可以把一幅水墨画一层层揭开,最多可以揭开三层”,也就是说一幅真迹可以变成三幅。而版画,更是能让真迹不再唯一。
想想看,艺术家们不直接在纸上作画,而是辛辛苦苦先刻出画板,再用画板印出画来,如果只印一张,那何必费这功夫?
正因如此,版画的“真迹”通常不止一幅。比如影片中出现的这幅《骑士、死神与魔鬼》,光是在美国,我所知道的真迹就有四幅,大都会博物馆有一幅,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有一幅,葛兰斯勒之家博物馆有一幅,斯宾塞美术馆也有一幅。
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版本
没有人能说清楚丢勒的这幅版画究竟印了多少张,这也是影片中提到“版画最容易造假”的原因。如果这世界上突然又冒出一幅蒙娜丽莎,卢浮宫里那幅的真实性一定会受到挑战(其实,不用再出现一幅,卢浮宫里现在挂着的那幅,就已经有不少人质疑它是不是真的了);而丢勒的版画,如果再来一张,甚至一打,只要伪造技术不要太糙,一般也很少有人去质疑它的真假。
这里再举一个例子,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这幅著名的《神奈川冲浪里》。
《神奈川冲浪里》 葛饰北斋 1832
曾经有朋友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,在网上搜索这幅画,为什么会出现不同颜色的版本?
Google搜索出的《神奈川冲浪里》
是不是拍摄时因为光线问题而出现的色差?这幅画真迹的颜色究竟是怎样的?又保存在哪里呢?
如果你想看到这幅画的真迹,可以到以下场馆,包括但不限于大都会博物馆、大英博物馆、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、洛杉矶艺术博物馆、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、法国吉维尼莫奈故居等等。
是的,《神奈川冲浪里》也是一副版画,而且是一幅印制数量巨多无比的版画,据说印了5000~8000张,在19世纪中期,买一幅《神奈川冲浪里》只需要两碗猪骨拉面的钱。只是这幅画大多数都以损毁,剩下的品相较好的几幅,由于出自不同批次的印刷,因此墨色稍有不同,这才是导致网络上有各种不同颜色版本的原因。